当转型遭遇市场低迷:看四大上市险企三季报下的隐语

 

    2018,行至后半场,收官在即。
  新旧更替的关键时刻,一场政策性的改变正在进行中。
  机构布局、人事调动、组织架构、市场规划……作为中国保险市场上的几位领军者,依旧在进行着业务与结构的双向融合。
  近日,随着A股四大上市险企2018年三季度报的露面,2018年的业绩定调基本浮现。投资收益下滑、结构转型显成效、续期拉动保费增长明显之下,关于寿险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面对即将结束的2018时刻,从激荡回归冷静的寿险市场再次出现时代特征。冷思考的资本市场当下,转型大调的号角不断拉长,表现不一的寿险发展,是分岔路,还是新起点?
  为此,《今日保》整理A股四大上市险企数据、资料,归结四点行业表现,与诸位共享。
  表现一
  投资收益下降的不争事实
  一场飘红一场绿。震荡的股市,牵动着无数股民的心。
  国庆前后,市场的加速下行让A股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一场急速暴跌,一众股民疾呼“心脏受不了”。2800点、2600点、2500点……不断跌破的股市底线,让资本市场变得异常暴动。
  “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优势,加大保险资金财务性和战略性投资优质上市公司力度;允许保险资金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不纳入权益投资比例监管。”
  随之而来的监管救市之声响起,站在金融监管顶端的四个男人集体出现,公开表示救市决心。然而,回光返照似的回升,依旧抵挡不住继续下行的市场行情。
  证监会再度公开喊话险资,系列政策下险资再度成为当前救市的重要一员。
  国寿资管设立保险行业首只专项产品“国寿资产―凤凰系列产品”;中国平安(601318,股吧)拟酌情及适时回购公开发行的境内、境外股份,回购总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0%……
  系列救市动作开启,以国寿、平安等为代表的保险行业先行军启动救市计划,一场险资的股市之行正在启动。
  受累资本市场,随着各家上市险企的三季度报披露,部分投资收益下降已是预料之中。
  2018年前三季度四上市险企投资收益情况
  数据显示,国寿、新华投资收益均较2017年同期下降。而平安、太保投资收益虽有所增长,但其投资收益率均较2017年底下降。
  至于原因,大公司们的解释依旧是当前资本市场的下行:
  “受境内股票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资产收益显著减少。2018 年前三季度,总投资收益率为 3.32%,同比下降 1.80 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为 4.60%,同比下降 0.39 个百分点。受资本市场持续下滑的影响,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98.69 亿元,同比下降 25.9%。”
  这也是今年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必须面对的现实。
  表现二
  续期拉动保费增长明显
  行至2018年后半段,保险大转型也已步入快车道。
  除太保寿险、新华保险走在转型前列外,作为寿险行业的老大哥中国人寿也在2018年上半年狠力砍掉阻碍其持续发展的500亿趸缴,转向靠续期拉动保费增长的道路。
  数据显示,2018年前三季度,四上市险企的续期保费在总保费中的占比均在50%以上,续期拉动保费增长效果愈加明显。除平安人寿续期保费同比增长4.63%外,其他三家险企的同比增长率均在20%以上。
  “寿险与财险不同就在于,寿险有持续发展能力,而持续发展能力就在于有续期保费。寿险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主要的业务是靠续期保费拉动,而不是靠首年保费。如果一个公司发展10年,但首年保费依然占80%以上,这家公司依旧是新公司,仍然处于创业阶段。”
  万峰在新华保险2018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的公开发言,更是验证了当前大型寿险公司转型之方向――加大续期在保费中的占比。
  趸缴保费方面,与续期保费相反,是大幅度压缩之趋势。
  以新华保险为例,2018年前三季度,其长期险首年保费中的趸缴保费仅收入0.5亿元,同比下降88.1%。微小的占比下,新华保险也已在2018年初完成了转型大事业。
  另外,趸缴比例较大的国寿,亦在年中时期发出压缩趸缴之声:
  “原来我们银保渠道每年的新单保费90%都是趸缴,现在已经完全调过来了,正好倒过来了,期缴已经占到了90%了,趸缴也就是剩下10%几了。”
  2018年,一场政策主导下的调整,终令国寿几乎砍掉所有趸缴业务。对于未来的预计,国寿也同样做出如此陈述:
  “我们计划到今年底,趸缴保费占总保费的比重维持在2%左右。”
  表现三
  转型升级,从保费到产品的过渡
  正如一切转型过程,当保费结构基本调整完毕时,下一阶段的产品调整也随之开始。最具代表者太保寿险、新华保险。
  走在行业转型之前,免掉政策强力转型之痛苦的太保寿险,在行业立出标杆。2010年,首提转型的太保寿险,开始“聚焦营销,聚焦期缴”之路。砍掉银保、趸缴,做大个险,让太保寿险一度成为业界奇谈。
  2015年,就在保费盛宴最欢腾雀跃的时刻,太保寿险依旧坚守转型之路。也是这一年,耗时近5年的转型初见成效。
  2015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20.22亿元,同比增长37.8%;新业务价值率为29.2%,同比提升4.7个百分点;个人业务新业务价值114.97亿元,同比增长42.5%,占比达95.6%,同比提升3.2个百分点;个人业务实现保费收入913.39亿元,在总保费中占比达到84.1%。
  紧跟其后的为新华保险,几乎同样的策略奠定了净利润的高速增幅。
  如今,大哥国寿的快速转型之路开启。而此时,一个转型路口摆在面前:保费结构转型后,下一步,产品转型。
  “几乎砍掉所有趸缴产品的国寿,下一步将迈向产品结构调整。”
  “新华保险长期业务已发生结构性调整,以原来年金和两全保险为主,变为以健康险为主。”
  “产品年期结构的调整,就是由短期向长期发展,期限越长,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未来新华保险要让死差成为一个稳定的利润来源,减少对利差的依赖,同时也需要通过控制成本,通过控制各项增收,争取实现费差。”
  不同的发声,相同的方向。下一步,产品结构调整即将拉开。
  表现四
  个险强势依旧,中小险企别无选择的差异化经营
  2018年,整顿的一年,惨淡的开门红透漏着行业的“波折”。幸运的是,上市巨头险企的带动下,保险行业逐渐走出负增长阴霾,保费增长由年初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2018年前三季度,国寿、平安寿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四家上市险企保费均实现正增长。其中,以平安人寿18.67%的同比增速领先其他三家险企增速。
  但相当部分的中小险企依旧艰难:
  继2018年二季度35家寿险公司出现亏损后,三季度再度出现30家以上亏损者。反观四大上市寿险公司三季度净利润达270亿元,占比超八成(截至10月30号寿险公司披露者61家)。
  关于未来,《2018中国寿险业发展成果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课题报告》有如下判断:
  “大型公司的品牌、渠道、管理、机构优势进一步强化,行业引领作用突出,市场集中度还可能提高;中小公司经营模式将出现分化,专而精、小而美将成为中小公司的选择。”
  至于当前竞争颇为激烈的个险:
  未来3――5年内,个险仍将是寿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劳动力人口下滑及客户需求方式改变决定了依靠代理人数量增长推动寿险发展的方式难以为继。
  换言之,在营销员队伍规模见顶的情况下,寿险行业的“人海战术”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
  2018年下半年以来,保险代理人数量开始出现下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今日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